上海财经大学第十二届“教书育人标兵”提名奖 | 马克思主义学院丁晓钦:努力培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人才

发布者:教工部发布时间:2023-09-22浏览次数:64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教必先强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在2023年师德师风建设月期间,为进一步弘扬高尚师德,展示广大教师仁爱奉献的精神风貌,推出上海财经大学第十二届“教书育人标兵”及提名奖10位老师的系列故事,发挥榜样力量,激励引导广大教师以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争做“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争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努力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他从教十八载,始终做学生的引路者和知心人,以思想启迪学生,以行动感化学生,以精神鼓励学生。他对学生严格要求,因材施教,深受学生尊重和喜爱。他秉承“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为根、世情为鉴、国情为据、综合创新”的治学原则,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于教学、科研和实践育人全过程,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行稳致远。他不仅注重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和理论素养,还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批判精神、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有理想、有信仰、有才能、有担当”,堪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大任。

教书育人心得: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以思想道德感悟学生,以文化知识吸引学生,以社会实践启发学生,丁晓钦老师以满腔热忱投身马克思主义教育事业,在教学和科研上精益求精、孜孜不倦,不断锤炼自身本领以满足新时代教书育人新要求,致力于培养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他是一位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深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

为教有高度

丁晓钦老师是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他作为核心成员参加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的修订工作,历经三年多时间,修改十余稿,在教材编写和统稿修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参与的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系列教材建设曾获上海财经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

丁晓钦老师先后承担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专业6门博士研究生课程、5门硕士研究生课程和1门本科生思政课程的教学任务,曾主持本科生精品课程《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建设项目,目前正在根据学校部署组织推进全校经管类专业本科生课程《习近平经济思想概论》的开发建设。

教学方法上,丁晓钦老师通过课程主讲人与受邀专家同台授课、相互提问、学生观摩、分组讨论、集体汇报等生动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加深对当代资本主义制度局限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理解,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为学有深度

丁晓钦老师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致力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参加中央重要文稿起草任务,撰写多篇专报被中央部委采纳。

近年来,丁晓钦老师在国内外权威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译文200多篇,同时还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党报党刊发表数十篇理论宣传文章,深度解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深刻剖析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和资本主义发展新趋势,通过中外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研究,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优势和制度优势。

丁晓钦老师是知名中文学术刊物《海派经济学》(CSSCI)、《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创办人之一和常务副主编。说起这两个刊物,还有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2003年,早在上海财经大学读博期间,他参与了《海派经济学》杂志的创办。当时的他除了要一个人完成整本杂志的编辑、排版、校对工作外,还要负责杂志的筹资、发行和推广。2009年他在哈佛大学访学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哈佛燕京图书馆的书架上发现了自己亲手编辑的《海派经济学》,这使他备受鼓舞。2010年,由他参与创办并担任编辑部主任的英文国际学术刊物World Review of Political Economy在英国伦敦正式出版。2012年,《海派经济学》成为CSSCI来源集刊。2015年,World Review of Political Economy成为ESCI收录期刊。2017年,《海派经济学》和World Review of Political Economy同时成为中宣部重点资助刊物。2020年,《政治经济学研究》刊号获批并创刊。从此,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国内唯一一个拥有中英文三本学术刊物的马克思主义学院。

此外,丁晓钦老师还参与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组织“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并担任学会秘书长,联合了世界50多个国家的数千名马克思主义学者,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传播和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交流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他发起创建全球首个政治经济学学科知识库“世界政治经济学学者平台(WAPE Scholar)”,并落户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特色资源库。2020年,他个人向学校捐赠10万元用于该知识库的维护和建设。


为师有温度

丁晓钦老师对于他指导的每一个学生,总是会根据他们各自的专业背景、研究兴趣、就业意愿,为他们量身定做培养方案。对每个学生的学术基本功训练,他都会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研究方法和写作经验毫无保留地、手把手地传授给他们。

无论是学期间还是假期中,丁晓钦老师雷打不动,每周主持召开一次研究生组会。每次组会就中央最新精神、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经典文献、外文文献组织汇报和研讨,并针对学生正在进行的研究主题逐个进行分析点评,每次组会讨论充分,通常要持续四、五个小时,有时甚至要进行到深夜。

丁晓钦老师常常对学生讲,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是要以科学的理论去解释世界,还要以科学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去改变世界。他始终以其高度自律的人生态度和实际行动教导学生强健体魄、勤思敏学,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此外,他还经常带队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到政府、企业、农村、社区等进行实地调研,让学生了解一线的实际情况,然后再结合所学理论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解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


“超级志愿者”

在生活中,丁晓钦老师还是一名“超级志愿者”。他被居民推选为业委会主任,将所学所想用于社区基层自治,为小区管理建章立制撰写了数万文字,不仅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就发动广大居民将一个“老破小”的小区改造成了“网红”小区,还将所感所思用于创新社区基层自治理论,广受社会各界好评。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党委教师工作部(人才工作办公室)

何迎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