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在我们校园中,就有这样一群教师——他们以理想信念指引方向,以道德情操浸润心灵,以扎实学识启迪智慧,以仁爱之心守护成长。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家精神,不仅在讲台上传授知识,在坚守中播撒希望,更在平凡中诠释伟大。值此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推出上海财经大学第十三届“教书育人标兵”10位老师的系列故事。谨向每一位辛勤耕耘、倾情付出的教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上海财经大学的讲台上有这样一位教师,他是“土生土长”的上财人,本科就读于上财,国外博士毕业后归国再次扎根这片学术沃土,如今凭借创新的教学理念和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连续两届获得上海财经大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荣誉称号。在大数据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他深耕“数学基础+计算机技术+领域知识”的三维培养体系,将课堂变成连接学术前沿与产业实践的桥梁。他,就是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的刘鑫老师。秉承着“以人为本,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刘鑫老师围绕国家战略、科技前沿和市场人才需求,在课堂与实践中精心培养一批又一批复合型数据科学人才。
教书育人心得:培养复合型数据科学人才
破界融合:构建数据科学人才培养新范式
刘鑫老师深信在当今这个大数据时代,培养具有扎实数学基础、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并具备领域知识的复合型数据人才至关重要。面对这一时代命题,他提出了“数学基础+计算机技术+领域知识”的三维知识体系框架,并致力于通过金融科技、生物统计等交叉课程设计打破学科壁垒,让学生在跨学科融合中成长。他还根据学生兴趣和职业规划提供选修模块(如金融统计、生物信息学),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路径。这种模块化课程设计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潜能。在他的课堂上,真实案例教学成为常态。通过引导学生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构建分析模型并支持科学决策,刘鑫老师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据驱动决策能力,更让他们学会了如何以跨学科融合视野去审视和解决复杂问题。

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刘鑫老师采用了一系列创新的教学方法。他提出“问题导向式教学”,鼓励学生以实际问题为导向,通过不确定性量化实践和可视化思维训练,逐步掌握从现象到本质的统计推理能力。例如,在《数据模型决策》(全英文MBA)课程中,他以华尔街真实金融案例为蓝本,引导学生从彭博终端的海量数据中提炼市场规律。在“真实数据-建模挑战-方案优化”的闭环训练模式中,学生们需要分析金融文本构建指标,通过不断迭代和优化模型,强化自己的统计实践能力。

为了保持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刘鑫老师还定期更新教材与实验案例,将机器学习、大数据处理等前沿技术纳入课程内容。当大语言模型技术兴起时,他迅速将数据故事讲述纳入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将复杂统计结果转化为直观洞察的沟通能力。这种“技术工具+人文表达”的双重训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分析成果传播效能,更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与不同背景的人进行有效沟通,真正实现了“让数据说话,让决策有据”。在交叉学科课程建设方面,刘鑫老师同样不遗余力。他设计融合了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等领域的课程体系,通过案例教学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例如,他开设的《数据科学与商业分析》课程结合了统计建模与商业决策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思政铸魂:在专业实践中深化认知认同

作为教育工作者,刘鑫老师深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他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通过国情数据解读课程、参与“千村调查”“双碳目标实现路径建模”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深化对国家战略的认知认同。此外,他还组织学生开展云南省地方志知识图谱、判决书文本迁移统计分析等课题,运用文本挖掘技术从历史数据中提炼思政教育素材,让学生在研究中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脉搏。与统计局的合作更是为刘鑫老师提供了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广阔舞台。他安排学生参与政府统计大模型的搭建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家国情怀,学会用统计学的视角去观察社会、服务社会。
更令人称道的是他对教学伦理的坚守。刘鑫老师特别注重伦理责任意识的培养,在课程中嵌入数据隐私保护、算法公平性等模块,运用国产大模型进行AI辅助教学,探究大模型幻觉,从而塑造学生“技术向善”的职业价值观,使毕业生从业后始终保持对数据伦理的敬畏之心。
产教共生:架起校企协同育人的桥梁
“纸上得来终觉浅”,刘鑫老师深知产教融合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他积极与头部科技企业共建实验室,与鸣石联合开展“数理量化实践”项目。在这里,学生有机会参与到金融行业数据清洗、建模的全流程,从而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此外,刘鑫老师还在学院推行的“双导师制”下,与聘请的企业专家行业导师协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或科研项目。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不仅确保了课题贴合实际需求,更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与行业专家沟通协作。同时,他还建立了“课程-实习-就业”链条,与合作企业共建推进人才输送机制,为优秀学生提供实习就业直通车服务。
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刘鑫老师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他设立暑期研究计划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如“ESG富国研究院”项目成功孵化出科研论文和实践项目。同时,他还定期邀请领域内学者或企业技术负责人开展讲座,分享前沿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案例,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并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为了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刘鑫老师还积极推动科研反哺教学,将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拆解为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子课题研究,从而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实践能力。这种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不仅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更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运用科研方法进行创新研究。
做一名快乐的ENFP教育工作者

作为一名外向、直觉、情感、判断(ENFP)型的教育工作者,刘鑫老师以其独特的个性和魅力感染着每一位学生。他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热爱统计学与数据科学这门学科。在他的世界里,教育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事业、一种信仰。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教书育人”真正内涵。在未来的日子里,刘鑫老师将继续秉持着“做一名快乐的ENFP教育工作者”的信念,在数据科学日新月异的今天,如同一颗稳定的恒星,以持续的光和热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创造新的辉煌!
来源: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
编辑:党委教师工作部(人才工作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