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又逢第40个教师节、学校建校107周年。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信念,党委宣传部与党委教师工作部继续推出《上财师者》专刊,展示身边的榜样教师风采,让我们共承师者之志,同沐师者之风。

马国贤,1945年11月生于江苏无锡。1983年研究生毕业以后,先后在江西财经大学和浙江大学任教,2000年来到上海财经大学任教。先后任上财中国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财政学会理事等职务。马国贤作为中国财政学界的杰出代表之一,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有着深厚造诣,而且在教学与管理方面也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和领导力。他四十年如一日地奋斗在讲坛和科研一线,为培养下一代学者、推动学术进步作出了持续的贡献。
促进公平,追求卓越
从教以来,马国贤始终以促进中国财政政策的公平为己任。21世纪初,我国义务教育方面中央和地方财政存在财权与事权之间不匹配,导致义务教育投入不足。2002年,马国贤接受财政部和教育部委托,开始对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问题进行调研,足迹遍布河南、安徽、甘肃等数十个省市地区。经过两年的调研,马国贤根据准公共品理论,提出建立生均标准,将义务教育经费划分为教师工资、公用经费和建设修缮费。同时提出农村义务教育资金以县为主,由中央与省级分担,从而逐步实现教育公平的政策方案。这项政策后来被国家采纳,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公平。
2005年起,马国贤开始研究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通过从西部到东部的一系列调研,他选取江苏无锡、河南郑州、宁夏银川和甘肃庄浪县等四地开展教育绩效试评价,为财政部和教育部制定教育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2006年,该团队与江苏省财政厅和教育厅合作,对全省6000多所学校的义务教育绩效进行试评价,仅仅满意率调查问卷就堆满了4间办公室。基于这一调研,他们撰写的报告引起了轰动,也为江苏省办好义务教育找到了政策路径。
马国贤于2005年出版了《政府绩效管理》一书,提出了预算绩效的“一观三论”(花钱买有效公共服务、公共委托代理、结果导向和为“顾客”服务的理论)。该书也获得财政部第一届许毅财经科学基金一等奖,成为中国最早的政府绩效管理著作,启迪并影响了一大批专家学者。2006年,马国贤建立了中国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研究中心,并担任中心主任,继续推动绩效管理领域的发展。
辛勤耕耘,影响深远
2007年以来,马国贤开始研究卫生、交通、公安等领域的绩效评价,开创了我国政府绩效评价的先河。退休后,他对学术的追求始终未变。2012年,他加入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作为高级研究员继续研究中国的财政体系和改革事业。2017年,他出版了《政府绩效管理与绩效指标研究——兼论政府绩效管理德州模式》一书。在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后,他组织五所高校20多名教师和博士研究生,在河南省鹤壁市开展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工作,为31个市级政府部门设计了标准化绩效指标,解决了部门绩效评价上的诸多难题。2019年,马国贤承担了财政部委托的《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得到了财政部高度肯定,财政部预算司也专门发出感谢信。
马国贤还在教育和培训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通过开设高质量课程和组织学术研讨会,推动财政学科的发展,他致力于培养下一代财政学者和政策制定者。除此之外,他还撰写了多部学术著作和研究论文。这些论文涵盖了财政政策、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等多个领域,为学术界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和理论支持。
马国贤的学术影响力不仅局限于中国,还辐射到国际学术界。他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表演讲,分享他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他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也为全球财政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了有益借鉴。
心系学生,铸就师魂
在深挖学术研究的同时,马国贤也心系祖国的教育教学,从未离开过三尺讲台。马国贤教授过近百门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生课程,对每门课程的讲授都兢兢业业,丝毫不懈怠,坚持将最前沿、最有价值的内容传授给学生们。他为课程准备的资料已经多到难以计数,详尽而丰富,显示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深厚热情和不懈追求。他的课堂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在课下,马国贤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常常与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在他的影响下,一代代上财学子受益匪浅,他们将从马国贤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也时常关心学生的生活,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成为学生们心中的良师益友。
马国贤的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为他赢得了无数学生的敬重和爱戴。马国贤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坚持始终如一,其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通过与他接触过的老师和学生影响着更多的学子。

马国贤2012年办理了退休手续,但依然致力于学术研究,笔耕不辍,一本新的政府绩效评价著作即将问世。马国贤的工作不仅推动了中国财政政策和公共管理的进步,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素材来源: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编辑:党委教师工作部(人才工作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