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又逢第40个教师节、学校建校107周年。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信念,党委宣传部与党委教师工作部继续推出《上财师者》专刊,展示身边的榜样教师风采,让我们共承师者之志,同沐师者之风。

周杰普,中共党员,1989年7月自复旦大学毕业后任教于上海财经大学,至今已从教35年,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法、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曾任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曾任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国际私法研究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统战研究分会理事。现任上海市杨浦区人大代表,上海市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会长。曾获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教卫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上海财经大学第三届、第五届、第十二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第三届“教书育人标兵”等称号。
卅载从教,坚守三尺讲台
1989年,怀揣着对教师事业的热忱,周杰普成为上财第一届法科生(1987级经济法班)的“周老师”。35年风雨兼程,周杰普始终坚守教书育人的第一线。她开设《国际法学》《地区冲突中的国际法问题》《国际关系的法律解读》等课程十余门,涵盖专业课、通识课和高年级研讨课,授课对象包括法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其他专业学生。
周杰普的课堂是“快乐学习”的。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攻防演练、双师同堂等体验式教学方式使学生不仅了解法条,更体悟法条背后的原理。通过法庭旁听和庭审报告的撰写,激发学生兴趣,在实践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她的课堂也是“教学相长”的。互动让师者和求学者都能倾情投入,并能在其中感受和领悟思辨和分析的缜密、对话和碰撞的精彩。师者能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状况,从而做到因材施教;求学者则在互动中提高思辨能力,使问题的讨论更有深度、广度、宽度。她的课堂更是“团队合作”的。周杰普始终认为,课堂是有形的、有限的,但是师者和求学者所收获的是无形的、无限的财富,这财富就是团队协作的能力和学术交流的魅力,也是课堂富有生命力之所在。有一次学期末的情景模拟表演结束后,有位金融学院的同学问道,下学期是否还开设这门课,他想推荐他身边的同学们来选,问题一出,班级里其他同学纷纷附和。在得知这门课会一直开设后,同学们真挚的欢呼雀跃,无疑是对周杰普出色的教学艺术的肯定。
潜心科研,浇灌桃李满园
这些年来,周杰普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主持和参与省部级项目多项,先后在《东方法学》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政策咨询建议《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和资源司法保障专项监督的调研报告》获得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批示,出版专著《市场营销法律规制研究》《中国涉外投资法制》,主编《国际法》《国际税法》《商法实用教程》等多本教材。此外,周杰普积极参与地方立法研究,2021年为配合《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的修订牵头提供了立法报告和专家建议稿;2015年为配合出台《上海市家政服务业条例》牵头进行了相关立法研究,出具了立法报告和专家建议稿,也为海南省、浙江省、江苏省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开设有关自由贸易法治、金融法治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治等专题讲座。
对于数百名“周门弟子”而言,周杰普不仅是学术之路上的“周老师”,更是在生活中体贴学生的“周妈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周杰普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多年来,周杰普作为硕士生、博士生导师,悉心指导了150多名优秀学子。这些学生中,有法官,有律师,也有企业从业者等,不同的职业选择,相同的是认真踏实的作风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用心用情,投身校友工作
2017年,肩负起凝聚校友的使命,周杰普出任新组建的上海财经大学校友会法学院分会的“周会长”。周杰普以服务校友为宗旨,健全校友组织,打造“一会一品牌”,构筑起了上财法律人的共同家园。在她的带领下,法学院校友会于2017-2023年连续7年荣获“优秀校友会”“特色校友会”称号。
周杰普曾说,“传承”是校友工作的核心,“服务”是校友工作的要旨,“平台”是校友工作的目标。自1987年招收经济法本科生以来,上财法科校友人数已逾6000人,“周会长”几乎对每一位校友“如数家珍”,一如既往地关怀,成为上财法科校友的精神纽带和灵魂人物。在周杰普的指导下,法学院校友会自2017年起共举办了十一届法科校友论坛及平行论坛,走访各地校友,增进校友之间、校友与母校之间的持续情感,发挥桥梁作用,传承学院文化,培育校友情谊,共商共建共享,利用法科校友资源为法科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从教35年,周杰普始终秉持立德树人理念,在天底下最光荣的教师职业道路上奋力前行,用奉献彰显忠诚,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师德不懈奉献,用激情和力量追逐生命的辉煌,用智慧和爱把学生的人生照亮。
素材来源:法学院
编辑:党委教师工作部(人才工作办公室)


